我只能成为一个“普通人”吗?
作者:郑璐瑶
编辑:沈怡清 发布时间:2024-06-28 15:53:45

晓琪
本期大咖
李世佳
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
现在学校里使用的成绩评定方法,大多沿用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·比奈和西奥多·西蒙在1905年开发的比奈-西蒙量表。
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,其结果符合统计学的正态分布,以平均100分为例,大约95%的人得分在70-130之间,只有5%的人低于70分或高于130分。
学校的每一次考试都可以看作一次智力测验,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会落在最广泛的中间区域,也就是所谓的“普通”区域。但是,考试成绩和智力并不能画等号。
1983年,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提出了“多元智力理论”,他将智力扩展到了8种类型,包括语言、逻辑-数学、空间、身体-动觉、音乐、人际、内省和自然观察。作家、诗人和律师需要语言智力,数学家、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需要逻辑-数学智力,建筑师、航海家和画家需要空间智力,舞蹈家、运动员和外科医生需要身体-动觉智力……不同的职业往往需要不同的智力类型,甚至可能需要多种智力类型。

学校考试主要考察课本知识,因此分数只能体现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,不能作为智力类型的代表。
没有必要因为一两次成绩的“不上不下”,就认为自己身上毫无亮点。退一万步说,即使你的所有能力都落在中间段,也没什么问题,毕竟这是大部分人都在的区域。
我很赞同一位同学说的:“做个普通人不好吗?调整心态,总有人奔跑,总有人站在路边鼓掌。”
END
本文刊登于《中学生天地》(初中版)2024年6月刊
设计排版:郑璐瑶
责任编辑:沈怡清
审 核:徐寅超
点亮【在看】分享给你最好的朋友吧
文章评论
提交评论
登录后参与讨论